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心理學」標籤的文章

達內教育分享新知永不止息~今天來看達克效應!

圖片
達內教育一如往常地想帶你了解各種冷知識!今天介紹的達克效應相信很多人已經聽說過,但你知道它的由來嗎? 你在職場或是學校一定有遇過這種人!他們總是滿嘴大道理,將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講得天花亂墜,還會真誠地跟你說:「能遇到我,你真的是太幸運了,我是你的貴人,跟著我說的做就對了!」 不,我絕對不是在說你老闆!我是在說那些病入膏肓的達克效應症候群患者! 達內教育 今天就要跟你分享這鼎鼎大名的:達克效應! ▲ 達克效應患者如何一步步被自大毀滅? 在1999年,由兩位任職於康乃爾大學心理系的教授鄧寧(David Dunning)以及克魯格(Justin Kruger)發現了達克效應(D-K effect),並在2000年獲得了「搞笑諾貝爾奬」,這本來博君一笑的小實驗,可是在未來的20年間,時時刻刻地警示著我們呢。   這兩位英國心理學家到底是哪根筋不對?會想做這樣的實驗呢? 這要源自於1995年的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銀行搶劫案。警察在搶案發生後一小時,就根據監視錄影器將犯人抓捕到案。沒想到兩位嫌犯卻驚訝的大喊著:「我們已經塗上可以隱形的檸檬汁了啊?為什麼監視器還可以拍到我們?」是不是與成語「掩耳盜鈴」的故事很像呢! 英國的這兩位心理學家,太過驚訝於這兩位嫌犯的愚蠢,於是他們倆決定試著著手測量「人類的愚蠢程度」,這也就是達克效應的緣起。 想看更多關於達克效應的愚蠢故事嗎?來 這裡 看看吧! 要怎麼惡整另一半?漢堡王的網路行銷告訴你! AIoT是啥?AI人工智慧透過5G和物聯網(IoT)的完美結晶 人工智慧會讓 Siri 更加情緒化,更掀起 AI 平權運動了?   如何測出人類自以為是的程度? 在得出達克效應這個實驗結果之前,兩位教授先分別測量受試者的「幽默感」、「文法」和「邏輯」,並詢問他們認為自己會在這麼排名中位於前幾%。他們在受試結果中發現,最末端25%的受試者,最容易高估自己的排名結果,而排名前面的受試者反而低估了自己的能力。 根據實驗結果,鄧寧與克魯格教授提出了四點結論: 1. 與能力較佳者相比,能力不足者更有可能高估自己的水平 2. 能力不足者深受自我認知失調所苦,無論是對於自己或是他人的能力評估都會出現問題 3. 能力不足者比他人更難透過與他人比較,認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