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武漢疫情」標籤的文章

現在人工智慧也能讓人與人之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了~

圖片
那麼這人工智慧工具到底如何幫助我們保持安全社交距離?這篇文章介紹給你! 「 AI 大神」吳恩達旗下公司 Landing AI 開發的「社交距離檢測工具」,則是另一項與疫情有密切關係的 AI。 為了幫助疫情期間依然得持續工作、因某些原因非得外出的民眾以及阻止疾病蔓延,Landing AI 開發了最新  AI  工具確保大家能維持社交距離,該工具透過攝影機拍攝的即時影像,並同步分析檢測在公共空間的人們是否處於安全距離。 這款  AI  工具會偵測所有經過空間的行人,並在每個人身上畫出一個綠色方框,當有人靠得太近,框框就會變成紅色,在靠得太近的兩人之間畫出紅線,並發出警訊,提醒人們遵守安全距離規定。 ▲ 影片中可以看到探測器偵測每個行人,距離過近就會被標上紅框 根據Landing AI 公開的演示, 人工智慧 的運作,需要經過「校正、檢測、測量」三個步驟。 第一步-「校正」: 將透視圖轉換為俯視圖。最簡單的標定方法是在透視圖中選擇四個點,將其映射到俯視圖中矩形的角上。      ▲左邊為原始透視圖,覆蓋著校正網格;右邊是鳥瞰圖,街道兩邊完全平行於綠色網格。圖片為 Landing AI 官網示意圖。 第二步-「檢測」: 將檢測到的行人應用於透視圖上,在每個行人周圍繪製邊框。為了簡潔化,團隊使用基於 Faster R-CNN 的開源行人檢測網絡。為了清理輸出的邊框,團隊使用最小化後處理,如非極大值抑制(NMS)和各種基於規則的啓發式算法,並選擇基於現實假設的規則,減少過度擬合的風險。 ▲ 《武漢肺炎》專輯共九首曲子,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張全部 AI 生成的音樂專輯。。 第三步-「測量」: 給定每個人的邊框。由於在「校正」那一步輸出針對地面的變換,需要將所述變換應用到每個區域的底部中心點,從而得到他們在俯視圖中的位置。 ▲距離過近的人們除了顯示紅框外,也會多顯示出一條線以強調。 最後測量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並根據校正估算出的係數縮放距離。用紅色方框標注出安全距離以內的人們,並在兩者之間畫一條線來強調。 即使 Landing AI 強調使用使用這款工具應該公開透明,...

包辦一整張專輯地的人工智慧,讓我們來聽聽它的成品!

圖片
人工智慧又讓我大開眼界!這些自創曲真的是出自於AI之手?? 此次的疫情,重創全球的經濟與人們的生活,而現今的我們,幸好有成熟的科技,讓各國得以用相關的 人工智慧 技術來監控病情,並用以幫助疫苗研發等相關醫療用途。 除此之外,還有許多處於疫情之下開發的 AI 技術,有的為大家舒緩緊張的情緒;有的則替大家的社交距離把關。這些 人工智慧 技術的創新、突破與拓展,為這艱困的時期為人們帶來一絲光亮!   從歌名、譜曲到封面 台灣 AI 創作出一整張專輯 AI 生成的作品,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創作?哇!這可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! 但可以知道的是,越來越多文化藝術機構、個人藝術家開始擁抱 AI ,特別是疫情之下,急需要藝文撫慰人們心理、穩定不安情緒。 由 PTT 創辦人杜奕瑾領軍的「Taiwan AI Labs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」,正是在疫情之時推出台灣第一張全  AI  生成的音樂專輯《武漢肺炎》。 這個  AI  有個非常台灣味的名字,名叫「雅婷」。杜奕瑾表示,因為她是土生土長、從 PTT 鄉民語言學習語言模型的台灣 AI,故選了這個台灣最通俗的名字。 ▲ 土生土長的台灣 AI 雅婷,是此次專輯的「鋼琴師」。 推薦閱讀: 記者、業務、會議紀錄的救星-台灣本土 AI 語音辨識 「雅婷逐字稿」 「雅婷」應用同樣由 Taiwan  AI  Labs 開發的深度學習模型「Pop Music Transformer」聽了上百首熱門鋼琴音樂後,對和弦、旋律、音調、配器等各種層面進行機器學習,最後創作出了九首曲子。 音樂由  AI  全自動生成,完全不需要人工輸入任何和弦進程。而且,不需要後期處理步驟來完善所生成的音樂。該模型學習自動生成富有表現力和連貫性的音樂。 ▲ 《武漢肺炎》專輯共九首曲子,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張全部 AI 生成的音樂專輯。 細看樂曲名稱,可以發現每一首曲名各自展現了疫情的不同面向,同時也依然和疫情息息相關。 Taiwan AI Labs 表示,這些歌曲名稱來自「島民衛星」,是同為 Taiwan AI Labs 所開發之新聞資訊平台,觀測 18 家電子媒體全類別新聞報導。島民衛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