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的新功能竟引發了與Facebook的衝突!

蘋果的新功能竟讓 Facebook 急了!今天帶你來看看為什麼! 目錄 「數位隱私」成最新重要議題 兼顧個人隱私與用戶體驗 斷了千萬公司的財路? 隱私是基本人權 日前 蘋果 最新作業系統 iOS 14 正式上線,其中最受注目的更新莫過於「App 追蹤透明度」(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,ATT)功能,在正式上線前就引發許多討論,甚至讓另一科技巨頭 Facebook 直接公開反對。 與不斷而來的爭議不同,這項功能本身其實很單純:「實裝 App 追蹤透明度功能後,所有應用程式開發商都需要獲得用戶允許,才能追蹤用戶數據。」以使用者的立場而言,聽起來是件好事,為何會引來 Facebook 與許多廣告業者的劇烈抗議呢? 「數位隱私」成最新重要議題 過去,使用者的「數位足跡」(Digital footprint)──包含瀏覽習慣、偏好行為、停留時長、位置訊息,甚至連真實世界的年齡、性別、種族等資訊,都會在使用網際網路時被記錄下來,不知情的情況下被「出售」,供廣告商掌握後對特定使用者投放特定廣告。 而近年來,使用者於網路上的隱私問題越發受到重視,加上民眾資安意識的普及,許多人皆反對網站與 App 未經授權就取得使用者資料,甚至是賣給第三方廣告業者,謀取暴利。 輿論壓力使不少科技公司做出相應措施,如: Google 就宣布會逐漸淘汰第三方 Cookie,轉而採用其他的隱私保護技術。而蘋果選擇的方法是:將被追蹤與否的權利歸還到使用者本身! 兼顧個人隱私與用戶體驗 在 蘋果 的每部 iOS 裝置上,都會有一個 IDFA(廣告識別碼),用以整合該裝置使用數據。廣告業者就是依此來收集、追蹤使用者的數據來進行廣告投放。 蘋果 即是選擇更改 IDFA 的權限,將之交給使用者──iOS 14 要求應用程式開發者必須在追蹤、獲取使用者的 IDFA 時,要跳出詢問提示:「您允許讓我追蹤您的 IDFA 嗎?」除了之外,App Store 內的 App 也逐項列出將可能收集哪幾項使用者資料,讓「獲取用戶資料」這件事更加透明化。 使用者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讓某一 App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