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Kuki」標籤的文章

FACEBOOK上誰能陪伴你24小時?人工智慧當樹洞(下)

圖片
【前情提要】 Facebook 表示:比起跟人類談心,有近五成的用戶表達他們更喜歡跟自家的人工智慧「Blender」聊聊!然而當「Blender」被安排與女性的聊天 AI「Kuki」約會時,Blender 卻失控秒變媽寶,甚至稱 Kuki 為媽媽 ,不斷跳針脫序演出(詳情請看 上篇 )⋯⋯Facebook 為「雪恥」,趕緊將 Blender 「進廠維修」,升級後推出「BlenderBot 2.0」⋯⋯新版本的 Blender 有哪些亮點,讓他成為更能與人連結的人工智慧? 牢記你說過的、聽不懂還會主動找答案的AI BlenderBot2.0 為了減少類似這樣的尷尬對話發生,在 2021 年, 臉書 團隊推出了他們改進後的聊天 機器人 ──BlenderBot2.0。 2.0 與舊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,Blender 多了「長期記憶」與「即時搜尋」功能。 在長期記憶方面,BlenderBot2.0 能夠記住自己與對方曾經說過什麼,在未來,若遇到相關話題時,能夠接續話題而不會產生自相矛盾的狀況,避免對談者要將說過的話再重複一次的窘境。 而若是碰到  AI  不太了解的話題,BlenderBot2.0 現在也能夠即時到網路上搜索相關資訊,並以這些資訊來回應、延續,或開啟新的話題。 Blender2.0 版本多了記憶與網路搜尋功能。來源:ai.facebook.com 如此一來,能夠減少言不及義的狀況,讓聊天 機器人 表現得更像人類,畢竟像上網搜尋等等,也是真實人類日常聊天時會做的事。 為了強化新的聊天  AI ,臉書也在外包平台上發布任務,邀請網友一同來共襄盛舉。 這些任務包括:間隔幾小時、幾天後,針對同一話題接續討論;以及根據對方所提出的興趣話題,搜尋相關資訊後接續對話。臉書再收集這些數據與對話,進一步來提升聊天機器人的自然度。 網路陷阱多!AI與老司機對話後仍「保有道德」的挑戰 從網路上找尋資訊,或是和真人網友學習對話,看起來是個好方法,但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隱憂。 雖然這樣能夠教會  AI  如何回覆一段對話,但如一個人的是非對錯、價值觀、道德觀往往體現於他的言談之中,想要讓 AI 在接觸到網路上的情色、暴力、歧視等資料後還「保有道德」,似乎還是一項挑戰。 例如微軟的聊天 AI Tay,在網路上僅推出一天,就開始說出「希特...

FACEBOOK上誰能陪伴你24小時?人工智慧當樹洞(上)

圖片
有時心直口快不得體?AI人工智慧當你的垃圾桶! 你喜歡在網路上用訊息跟朋友聊天嗎? 從 Line 到  Facebook  Messenger,現在的通訊軟體讓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繫更方便、緊密,也讓「即時聊天」成為了現代社會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。 但是,有些時候當正好能聊天的好友都在忙、不方便傳訊息,或是有些話題不適合向認識的人傾吐,又該怎麼辦呢? 或許之後,你可以考慮讓  AI  當你的垃圾桶!即使它本質只是冰冷無感的 人工智慧 ,但是可避免你將不恰當的話語傳達出去。畢竟有些暫時抒發的話語,不適合傳達給有血有肉的人聽! 微軟「接地氣」,依國家推不同的聊天用人工智慧 在 2014 年,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便在中國推出過一個  AI   人工智慧 聊天 機器人 ,取名為「小冰」。 小冰的目標是運用演算法以及大數據等技術,建立感情計算框架,藉此透過文字與網友們進行互動,曾在中國的新浪微博、騰訊 QQ 和 WeChat 等平台登錄上架。 除了中國的小冰,微軟也「因地制宜」,在世界各地推出不同的聊天機器人──如:美國的 Tay 以及升級版的 Zo 、日本的 Rinna、印度的 Ruuh 以及馬來西亞的 Rinna 等,眾多的  AI  機器人,顯示微軟對相關領域的重視。 其他科技巨頭也不會讓微軟專美於前,Google 也曾開發開放領域聊天 AI 機器人,名為 Meena。 根據 Google 的說法,Meena 擁有 26 億個參數的神經對話模型,能夠提出更為合理、具體的回應,與人們進行各種不同話題的對話。 Google的聊天機器人 Meena 。來源:Google AI Blog 和真人相比,49%用戶更愛跟FB的AI「Blender」談心 作為矽谷巨頭之一, 臉書 也不落人後。開發出開源聊天  AI   機器人 ,名為「Blender」。 臉書曾在去年表示,Blender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開放領域聊天機器人,總共有 94 億個參數模型,能夠展開 14 輪自然的對話。 Blender 除了以大量的資料來進行訓練之外,也加入了其他特殊元素,例如:獨有的個性、能夠使用知識回答問題,並且可以展現出同理心,以保證能打造出令人舒適的對話方式。 不過,Blender 也不是臉書第一個打造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