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人工智慧把關,醫院的用藥安全又更上一層樓!(上)

讓 人工智慧 成為醫院的得力助手,一層層的流程交給它們把關吧! 防範給錯藥的意外 台引進人工智慧把關流程 生病吃藥是人一生中無法避免的事情,在健保制度普及的台灣,民眾用藥的頻率極高,「藥物錯誤事件」高居醫療意外事件排行之冠……為了在防止送錯藥的事件再發生,台灣近年積極引進「智慧藥櫃」,用 人工智慧 精密控管整個給藥流程,為全民健康把關! 藥物錯誤事件(Medication Errors)一直是各種醫療錯誤事件的大宗,原因是病人在服藥治療之前還有多重步驟:如醫囑之開立、處方書寫或轉謄、藥師調劑藥品、給藥、依指示服用藥品等,每個步驟都有發生疏失的風險 只要有任何一關未做好把關,就可能造成遺憾的發生,再加上依病人病情之需可能之多重用藥(polypharmacy),更是提高發生錯誤之機會。 為了確保用藥安全、更好地照顧病人,近年來國內如台大醫院、北醫醫院、台中榮總與中國醫附醫等醫院,積極導入智慧藥櫃,不但減少人力成本,由 人工智慧 協助把關,亦能降低潛藏的用藥風險。 傳統藥品供應的困境 「一名婦人就醫後,發生藥師交付調劑藥物時,因藥名相似,發生給錯藥的事件,幸運的是此位婦人機警,及時發現該藥名稱、包裝和平常服用的藥物不同,否則發生服錯藥物的後果可不堪設想。此外,衛生局也接到市民反映由醫院帶回的門診藥品,上面的使用者不是自己的烏龍給錯藥案件……」 如此的新聞層出不窮,表示藥物錯誤事件至今在各國醫療不良事件中仍居高不下,如:處方開立錯誤、藥名或藥品外型相似、注射給藥事件等,都屬於藥物錯誤事件的一環。 藥師是傳統給藥過程中最重要的把關者,不但需協助醫師檢視調劑藥物之間是否會造成病患不良反應,更需要遵從「三讀」、「五對」原則: 「三讀」 從藥櫃取藥時一讀 拿藥時二讀 將藥放回藥櫃再看一次三讀,確認沒有拿錯藥 「五對」 確認病人對 藥物對 時間對 劑量對 途徑對 但在繁忙的臨床作業中,完全依靠人力去核對確認,很難避免百密一疏、完全消除用藥風險。已台大醫院為例,108 年平均一天就有 15,689 筆單一劑量藥車配藥單,護理師要在大量藥品中備藥、找藥,不只耗費大量人流及物流成本,有緊急狀況需催找急藥時,也難以靈機應變,往往造成醫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