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慧也能擔任法官?一起來看看愛沙尼亞的新政策!(下)

本系列文章為【愛沙尼亞即將任用 AI 法官!人工智慧走入司法領域就一定公正嗎?】的下篇,上篇請 點此 。 人工智慧 法官將會改變這世界嗎?有任何隱憂嗎?這篇讓我們來探討一下~ 其實人工智慧早已進入司法領域 讓 AI 法官替代人類法官作出判決,是個頗具有爭議的決定,但愛沙尼亞並非是第一個嘗試引進 人工智慧 、協助法律審理及判決的國家。 美國法院近年已廣泛採用 AI 風險評估系統「COMPAS」,來幫助法官評估被告成為累犯的可能性。 這是一套由商業公司開發的 人工智慧 ,作為量刑的準據,COMPAS 會依據被告回答、年齡、過往犯罪紀錄與類型等各項資料,根據「累犯風險演算法」,推估被告的再犯率,交由法官作為量刑參考,以及是否要給予假釋──即如果 AI 將你評估為「高危險性」嫌犯,認為你很可能會再犯,則法官可能會判下較重的刑罰。 COMPAS 的支持者認為,有這類危險評估 AI 的存在,可以消彌人類法官的偏見、情緒或個人主觀意見對判案的影響,因此更為「公平」。 ▲ (圖片來源:Photo by Tingey Injury Law Firm on Unsplash) 非盈利新聞調查網站 ProPublica 為了調查能左右法官判決的「COMPAS」是否隱含偏見,追蹤調查了美國佛羅里達州布勞沃德郡 10,000 多名刑事被告,將 COMPAS 預測的再犯率和兩年間的實際再犯率進行比較。 最後他們發現: 1. 黑人被告被 AI 預測的再犯機率,往往高於他們實際的再犯率;而相反地,白人被告的實際再犯率往往低於預測的再犯率。 2. 黑人被評為高危險性的比例,是白人的 2 倍;另一方面,白人被告被分類為「低機率再犯」、卻於兩年內再犯的機率為 63 %。 這表示 AI 繼承了開發者─也就是人類─的意志,使 AI 做出帶有偏見的判斷。 AI 有辦法取代法官嗎? 人工智慧 若運用得宜,不論應用在任何職業上都好處多多:除了節省人力成本,AI 能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資訊、降低工作量,流程效率、準確度及一致性都得以提升。在司法領域上,AI 可以協助司法研究、輔助審查、擬定契約,最終目標是代替人類判刑。 但 AI 有可能真的取代法官嗎? 對於法官與律師這些職務,大眾會認為他們需要具備獨立思考、批判的能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