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人工智慧「鑑定」用戶是否安樂死?(下)
AI自殺艙會帶來哪些影響?技術、倫理、法律界各持不同觀點 尼奇克會把石棺計畫印在自行創辦的非營利組織「解脫國際」(Exit International)發行的刊物中,並免費提供,只要年滿 50 歲就可取得設計圖、自行用 3D 列印出該自殺機器,如此輕易就可取得「死亡門票」的方式,各界如何看待? 演算法觀察機構:AI 恐削弱人類決定的自主權 讓人工智慧來決定人類的生死,只會削弱、不會增加人類對於 AI 的自主權 對此,關注 人工智慧 倫理議題的非營利組織「演算法觀察(Algorithmwatch)」政策及倡議團隊負責人穆勒(Angela Müller)指出:科技最終為人類開發,而 人工智慧 也是倚賴過去所學習的資料累積來做決定,而這兩者隱含的偏見和歧視,無形中都會影響 AI 的決定,「我擔心依賴它(AI)只會削弱、而不是增加我們的自主權」。 對此,尼奇克也只好承認當前的人工智慧應用與技術仍存者取多限制,上有無法解決的問題。但是他也沒有放棄,打算在「石棺」剛推行時與瑞士的醫師合作,確保每位石棺的用戶都經過醫界的專業判斷,以避免爭議;待此 AI 發展完成後,就採用人工智慧與醫師並行的「雙軌制」,消弭外界疑慮之餘也不斷優化 AI 的判斷力。 倫理研究所主任:過度美化自殺、恐引發自殺率 「像石棺這樣的機器會美化自殺,並增加心靈較脆弱或是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殺率。」美國喬治城大學(Georgetown University)甘迺迪倫理研究所(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)的主任 Daniel Sulmasy 認為如此集結最新 人工智慧 科技、富有設計感外觀的 AI 自殺機器根本就是「美化自殺」,恐引發自殺風潮。 法律專家們各持不同看法 尼奇克委託的法律顧問——瑞士聖加侖大學(University of St Gallen)的法律教授赫里曼(Daniel Huerlimann)表示:石棺在瑞士並無違法疑慮。 赫里曼教授指出此石棺並不在瑞士法律所定義的「醫療器材」之內,因此並不會受到《瑞士醫療器材法》(Swiss Therapeutic Products Act)的規範。除此之外,它也沒有違反氮氣、危險化學物質或武器等相關法律的嫌疑。面對這樣的結果,尼奇克沾沾自喜地表示:「這樣的結果,讓我們確認沒有遺漏任何法律問題……這表...